特别之年·特别丰收 | 背靠青山“发牛财”,肥美水草滋养肥牛满圈
- 作者:百事注册
- 发表时间:2020-12-03
- 访问量:496
金秋十月,黑土地上随处可见抢收粮食的情形。木兰县开国乡新生村的丰收则是另一番情形:贫困户闵德生和老伴儿一早就起来铡草喂牛,经由一年丰美水草的滋养,一棚70多头西门塔尔肉牛个顶个水灵。

“天天喂两遍,活也不累,我和老伴儿每年打工能挣六七万元。”66岁的闵德生说,上了年龄干不动地里的活儿了,就把土地都流转了出去,村委会帮他找了这份差事。
闵德生卖力的肉牛养殖场是新生村的村团体经济,全村的300多头肉牛都是从这里生长起来的。“以前各人都是单打独斗搞个体养殖,铺张人力不说,还弄不懂养殖手艺。现在两小我私家就能轻松治理上百头牛,一台草料破坏机全搞定。”新生村党支部书记刘海民说。

新生村的乡亲们能团体“发牛财”,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指导,同时也离不开本村地缘优势,浅丘陵地带围绕给肉牛养殖提供了丰美的水草。尤其是鲜食玉米秸秆,给养牛户提供了糖分很高的饲料,同时养牛也为秸秆处置惩罚找到了一条好途径。
3年前,村委会购置了一台青储饲料打包机,全村的养殖户都随着沾光。今年,新生村为了蕴藏青储饲料,建起了一座2000平方米的堆栈,全村的牛一冬饲料都够了。

刘海民曾算过一笔账:每头牛的草料和人工成本按3000元算,规模化养殖成本还能摊薄。成牛最高可以卖到四五万元一头,牛犊至少也能卖8000元,收益照旧很可观的。
“鲜食玉米秸秆糖分高、营养富厚,是喂牛最好的饲料。牛粪是上等的有机肥,能有用缓解土地板结。”刘海民说,依附就地取材,村里的循环农业工业链正在逐渐完善,养殖互助社规模迅速生长壮大,用不了几年时间,肉牛养殖就能笼罩全村11个自然屯,让全体村民都能依赖工业“发牛财”。
本文由百事注册收集发布 转载请注明网址